学院要闻

我校三项科研成果相继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

时间:2024-10-16  信息来源: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点击: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三项重要科研成果相继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展示了我校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更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原创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注重有组织科研的同时,以“科研反哺教学”为工作突破口,加强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创新环境。

雷晓武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闫东鹏教授合作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ngew,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IF=16.1)上发表了关于具有高效多重磷光效率和超高水稳定性的零维杂化Zn基卤化物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精细调节金属卤化物阴离子单元,优化零维卤化物激子特性的光物理微调控策略,成功组装了一系列低成本的零维杂化Zn基卤化物。这些材料在光学成像、信息存储、化学传感、防伪技术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其超高的水稳定性,超过了以往报道的所有金属卤化物RTP材料,为金属卤化物水相磷光材料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 [BTPP]2ZnBr4材料在多功能时间分辨防伪和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刘涛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赵常贵副教授合作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IF=14.4)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聚焦于Rh催化的C–H活化/氧化环化反应,成功构建了吲哚大环阻转异构体。这一结构单元是多个复杂天然产物的核心骨架,如cihunamide B和dynobactin A等。该反应利用手性螺环铑催化剂,一步构建了大环和吲哚,并控制了平面手性,实现了高立体选择性的合成。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手性螺环铑催化剂的合成魅力,更为构建具有合成挑战性的全碳链平面手性大环提供了新的途径。刘涛带领的理论计算团队对平面手性大环构象稳定性及反应对映选择性产生的根源进行了DFT计算研究。该项研究成果为不对称大环化反应在构建平面手性大环分子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2. 平面手性大环构象稳定性及反应对映选择性的DFT研究

邱乃亮博士课题组与天津理工大学陆燕教授课题组、山东大学高珂教授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IF=18.5)上发表了关于低成本三维螺芴基受体在高性能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合成的3D材料SF-HR具有明显的结晶性,可以诱导三元共混膜采取更多的face-on堆积模式和更细的相分离尺寸,从而提高器件性能。该研究成果为新型三维结构分子的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也为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图3. 三维分子SF-HR结构及其性能

JA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以及AFM(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作为各自学科领域内公认的旗舰级学术期刊,不仅在全球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地位,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化学、材料科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与前沿探索。这些期刊不仅以其严格的审稿标准、高水平的论文质量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著称,还成为了衡量科研成果创新性、前沿性和重要性的重要标尺。

我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科研人员能够在此类顶级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无疑是对他们卓越创新能力和深厚科研实力的有力证明。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的发表还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学生以及研究资金的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推动学院乃至整个学科领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今年我校化学学科ESI排名首次跻身ESI世界前1%学科行列,实现学科建设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校化学学科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重视标志性成果的培育与产出,为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杨玉环      审核:刘涛、宋文路     责编:李艳秋)

Copyright (c)  九游体育·(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许可证:鲁ICP备12014410   鲁公安网备 37088102000136号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新区杏坛路1号    联系电话:0537-3196001

访问量: